3月21日,广州市召开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下称“会议”)。作为国内医疗高地,广州拥有45家三甲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了盘活、整合广州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广州明确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建广州市研究型医院联盟,邀请18家省部属医院、市属医疗机构加入联盟,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研究平台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联盟内医院临床研究创新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实现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互促互进、双向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会议首次单独列出了广州市卫生健康十项民生实事,如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
建立“医院+企业”沟通对接机制
广州市研究型医院联盟(下称“联盟”)将通过抓住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等关键环节,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间的堵点,提升广州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整体能力。
首批联盟单位吸引了18家医疗机构加入,包括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
首批联盟成员基本覆盖50%省部属、市属三甲医院。从名单上来看,省部属医院有13家,市属医院有5家,下一阶段还将逐步扩大范围。
联盟如何运转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建立医企深度合作机制,建立“医院+企业”沟通对接机制,强化医院、科研机构与医药企业之间的“一对一”合作;另一方面是建立联盟统一工作模式,统筹联盟各医院专科优势,建立专业临床研究组,完善多中心临床试验机制,搭建研究平台。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周端华介绍,还将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确保联盟运行顺畅,如卫生健康部门牵头联盟建设和发展,科技部门负责支持联盟相关研究项目,“以前是一些专家去跟政府沟通,现在是我们主动帮助专家协调问题”。
首次单独列出十项民生实事
今年,广州首次单独列出十项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包括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实施改善就医系列行动;广泛宣传基层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开展出生缺陷、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筛查预防,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建立多元化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等,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
此前,广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斌透露,2023年广州地区医疗机构通过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措施,为患者节省费用超3亿元。下一步,广州将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范围,纳入更多相对稳定、单次费用较高的大型医学检查项目,探索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实现跨市检验检查报告调阅互认共享,方便群众跨市域就医。
关注“一老一小”,广州将进一步织密养老育幼服务网。今年,广州大力发展“一街镇一普惠”模式,全市70%街(镇)建设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鼓励幼儿园延伸办托,全市幼儿园开设托班700个以上,此外,全市安宁疗护床位数达到1000张,安宁疗护从业人员数增长10%,且100%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2023年广东启动全省首个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行动。广州明确今年为20—70岁人群提供100万人次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丙肝病毒抗体免费筛查,为筛查阳性的人群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宣教,为筛查中发现适合接种乙肝疫苗的人员,提供首剂乙肝疫苗免费接种。
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医养结合示范点
2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入选。
广州明确不仅要推进医院质量国际认证衔接,推动各类医疗商业保险便捷使用,而且要以香港“长者医疗券”为切入点,争取扩大“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探索开展非急危重症患者“一站式”点对点转运服务。
为鼓励探索港澳医疗机构在广州设立连锁机构,将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港澳医疗专业人才执业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效率。
从硬件供给到软件联通,广州表示,将对接港澳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标准及规范,支持南沙创建适应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至少打造一家面向港澳居民的医养结合示范点,便利港澳居民在穗享受老年健康服务。此外,还将鼓励港澳企业和个人在南沙开办托育机构,提供港式、澳式特点的0—3岁托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