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千行百业”,将开启怎样的智慧未来?6月6日,《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正式发布。广东将在优势产业中实施“智慧工匠”“首席算法师”计划,探索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分类统计,定期发布人才行业标准。同时,强化创新示范应用,支持一批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锻造人工智能“长板”企业。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通过全面作用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整个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绍娜表示,要充分发挥广东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通过数据驱动、算法优化、模型创新等举措,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夯实应用赋能底座
加大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器件供给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才能夯实应用赋能的底座。
《措施》提出,加大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器件供给。一方面,广东将建立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体系。比如,加大高性能、低功耗的端侧芯片开发生产;培育芯片创新发展生态,探索存算一体、类脑计算、芯粒、指令集等芯片研发与应用,推动面向云端和终端的芯片应用,推广高性能云端智能服务器。到2027年,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体系初步建成。
另一方面,则积极打造智能感知产业体系。比如,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推动图像、声音、触控等传感器开发与产业化;推动加工制造、集成封装、计量检测等产业生态协同。
ChatGPT横空出世后,拥抱AI能力成为软件服务商的普遍共识。广东也在推进人工智能软件迭代升级。《措施》提出,加强智能软件研发创新,开发面向推理加速引擎、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和平台;鼓励企业深挖制造、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需求,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千行百业,需要建立新的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率先实现智能要素即数据、算力、算法的全面基础设施化。
《措施》提出,系统构建算法产业矩阵。在数据方面,广东将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基于政务网络构建公共性、公益性可信数据空间和公共数据集;支持各地遴选优势产业领域开展公共数据运营探索,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高效融合利用。
瞄准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目标,广东将适度超前部署算力网络建设。《措施》提出,出台实施加快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加快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围绕重点应用场景做强城市边缘智算中心。
为强化算力集约供给,广东将加快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鹏城云脑、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公共平台建设,支持鹏城实验室“中国算力网”研发建设。
“鹏程实验室和韶关合作上线了‘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调度中心(一期),让‘高速公路’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协调下,实现大湾区算力、数据、网络资源融会贯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说,这将进一步驱动大湾区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关键支撑。
构筑终端产品新高地
部署专属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计算机
“AI时代,所有事情都值得再做一遍。”在制造业大省广东,这句话有着最为明显的体现。《措施》提出,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塑造广东品牌新形象。
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例,这是广东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措施》提出,提智做强高端装备。比如,加快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通用产品等产品研发生产,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发展柔性交互、动态规划路径的协作机器人与自适应机器人等高精度工业机器人。
“作为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我们正在积极与头部AI大模型公司完成AI工业机器人垂直领域的探索与落地。”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黄晶认为,AI大模型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易用性。
在黄晶看来,AI大模型能够在海量数据中进行深度学习和自我优化,它的应用让工业机器人更加精准地理解人类语言和意图,降低工业领域机器人的操作难度和使用门槛。“如果再加上更多感官让它变得更智能,未来也许操作者不用说话,机器人便能通过读取表情等形式明白你的意图。”
中兴通讯CTO助理钟致民认为,在当下智能制造场景中,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虽已很高,但还存在一些痛点。例如,在产品测试环节中,插拔网线等精细装配动作仍需要人工参与,人工智能则解决了这一痛点。“具身机器人是高阶的人工智能,通过视觉、六维力感等实时感知、交互并即时调整动作,精细装配可达到0.1毫米级别。这是普通视觉引导无法做到的。”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措施》提出,打造集安全出行、智慧生活、移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发展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智能网联终端。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350万辆以上。
AI大模型生态日益繁荣,AI手机成为新一轮产业热点。《措施》提出,创新操作系统打造人工智能手机,支持操作系统深度融合高效低损的轻量化大模型,推动端侧模型算法与架构的应用和创新。到2027年,人工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亿台以上。
近年来,不少手机企业正以AI驱动产品革新和生态重构。比如早在2019年,OPPO便开始布局AI大模型研发,并在2023年发布了自主训练大模型及智能体——AndesGPT(安第斯大模型)。目前企业已有超1万名研发人员,并深入布局芯片、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
“比如通话时,手机能够自动地对通话内容进行摘要、整理以及关键重点事项的提取。再比如,拍照时有路人入镜,可以对图片里的路人一键圈选并移除。”OPPO AI中心智慧创作组主管袁伦喜举例说,这些功能背后,是生成式 AI技术和算力资源在支撑。
为赋智壮大消费终端,《措施》还提出,部署专属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计算机。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学习用户个人数据和习惯,形成端侧不出端、不上云、可迁移、可继承、可成长的个人本地知识库,结合模型压缩等轻量化技术,形成个人专属模型和新型智能生产工具。到2027年,人工智能计算机产量达到3000万台以上。
广东还将融合跨界提质智能家电产品,在家电产品上深度融合应用学习算法、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新技术。到2027年,智能家电战略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将达1.9万亿元。
创新人才培养
带动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团队
“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离不开政策支持和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应用场景等支持。
在顶层设计上,《措施》提出,在省委科技委员会统筹指导下,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组织协调,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加强政策供给方面,《措施》提出,统筹省市各类资金,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资金支持,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建设;鼓励各地市给予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首购订购等相关政策支持,并在应用场景单位部署使用。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创新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措施》提出,加大各类政策措施引才聚才力度,重点培育集聚高层次人才,带动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同时,在优势产业中实施“智慧工匠”“首席算法师”计划,探索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分类统计,定期发布人才行业标准。
广东还将强化创新示范应用,支持一批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锻造人工智能“长板”企业,适时总结示范成效和优秀案例,优先给予推广机会。
为营造产业生态氛围,广东还将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作用,加快推动国家(省)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各地市因地制宜布局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基地。
广东还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广东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鼓励离岸创新成果在国内转化,视同国内创新成果同等支持;鼓励原始设计制造商做好国际开发,提升智能产品设计能力。
从工业制造到日常生活,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一个个“人工智能+”,将在广东“+”出无限可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聚焦】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广东这样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
1.赋能实体经济新动力
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深度集成推动智能建造
智能系统驱动智慧农业
智慧交通打造现代运输体系
多方融合共建智慧能源
2.赋能智慧民生新体验
智能辅助提质教育教学
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智慧养老助推银发经济
智慧定制助推全民健身
智能家政打造生活助手
3.赋能社会治理新效能
惠企利民建设智慧政府
智慧建设释放城市新活力
全流程辅助提升司法效率
智慧安全提升保障能力
智慧环保共创美好家园
4.赋能数字消费新业态
智能商务激发商业潜能
智慧金融提升金融服务
创新体验升级旅游发展模式
智能交互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5.赋能各行各业新领域
发挥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与发现、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模拟等科学研究领域作用
加快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商业航空、餐饮、房地产等各领域多元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