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1274号(科学技术类
060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府函〔2020〕294号
梁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大湾区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善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支持发展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提案》收悉,经会同科技部、共青团中央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措施,利用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特点,不断深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您提出的建议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加强在港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理工类一流学科人才培养布局”的建议
一是大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目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已有新发传染性疾病、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澳门已有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月球与行星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启动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由粤港澳具有合作基础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二是共建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积极整合粤港澳三地创新力量,引进国际创新资源,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发项目。三是探索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广东高校分别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香港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4月,华南理工大学与澳门大学签署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合作开展双向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进一步开拓大湾区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关于“组织大湾区高中生和中高职学生到科研企业实习、交流”的建议
一是组织大湾区中学生参访科研企业。2019年开展“高飞远翔”第七届粤港青年明日领袖培训计划,组织粤港两地优秀中学生参观走访羊城创意产业园、网易公司总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和粤港澳3D打印产品创新中心等科技企业,让大湾区中学生全方位了解大湾区城市发展和研发水平。二是服务港澳学生实习就业成长需求。依托“易展翅”就业实习服务信息平台,吸引1490名港澳台青年学生来粤实习见习。推出“展翅计划”香港大学生实习专项公益活动,联合南航、碧桂园、粤海控股、时代中国、万科、佳兆业、网易等7家企业,为香港大学生提供短期实习岗位576个,落实185名学生到岗实习,实习期间配套开展1200多场职场培训、红色教育活动等。三是遴选认定科研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遴选符合条件的科研企业作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认定20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求各地遴选建设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为开展包括科研企业交流在内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供载体和支撑。
三、关于“推动澳门青年科研人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建议
一是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2019年1月出台规定,支持港澳机构申报我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允许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港澳机构使用,并在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港澳科技成果来粤转化的部分专题中,向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开放申报,推动粤港澳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协同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合作。二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支持港澳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作为省重大人才工程的协作单位参与申报,鼓励粤港澳人才联合组建团队,对港澳籍全职在粤工作专家一视同仁。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含港澳人才)省情国情研修班,深入学习了解国情党情及我省科技计划项目改革情况。截至2019年,我省从港澳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9个、高层次人才58名,支持组建粤港澳联合团队5个,有港澳籍全职在粤工作专家6人。三是打造粤港澳创新创业平台。连续6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汇聚了粤港澳台24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成为吸引港澳台青年来粤创业的重要助推器,有力促进科研成果跨境转移转化。截至2019年,全省拥有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面向港澳的创新创业载体134家。
四、关于“以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博士和高端人才等社会智库共建共享和结盟”的建议
一是优化粤港澳教育与科技合作机制。目前已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及近20个专业联盟,粤港澳三地高校以联盟为平台探索开展互认特定课程学分、更为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2019年5月,粤澳两地签署《关于开展联合资助两地合作研发项目的工作计划》,启动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联合资助计划。二是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联盟。2017年7月,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联合香港青年联会、澳门青年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联盟,签订《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框架协议》。联盟由粤港澳三地主要青少年机构组成,现有成员101家,在青少年成长交流、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建设、绿色湾区、国际合作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三地青少年共同投身湾区发展。三是加强港澳IT界别青年交流。依托“青年同心圆”项目,定期组织粤港两地IT界别青年开展专业交流,合作开发科创平台,不断加强大湾区企业及青年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推动大湾区IT界别社会智库的共建共享。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继续支持粤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布局,创新粤港澳青年科研人才流动机制,拓宽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智库结盟共建和成果共享。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登录省政府门户网站(eyelogue.com),了解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信息。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