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文化在线

广州举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时间 : 2024-10-21 11:00:2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文化.jpg

青釉鸡首壶。受访者供图

  10月18日,“向文物致敬”系列活动——“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副院长朱明敏介绍,本次展览聚焦新时代以来广州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展出了新时代以来广州考古出土的220件(套)文物和一批珍贵的文献、影像资料,生动展示广州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投射出考古工作者在风餐露宿、青灯黄卷的坚守中所凝结出的学术志向和家国情怀。

  这件“零食罐”来自东汉

  圆圆的大眼睛,五个溜圆的脑袋挨在一起,透出清澈天真的“萌感”,眼神里还流露出几分疑惑……

  这是2020年出土于广州荔湾区广钢新城的东汉陶鸮形五联罐。当观众把这件五联罐和前些年爆火的“愤怒的小鸟”联系在一起时,朱明敏揭开了它“真实的面容”。

  “其实这五只鸟名为鸮,就是猫头鹰。这种样式在国内是唯一一件,也是这次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之一。”在朱明敏的指引下,观众凑近独立展柜,想象着千年前岭南人是如何将创意巧思嵌入到这件盛食器中的。

  陶联罐是古代的盛食器,主要流行于汉代岭南地区,有双联、三联、四联、五联等多种组合,陶联罐的各个小罐间互不相通,让人们能享用多种食物的同时又保证不会串味,几乎是岭南人的餐桌必备好物。因此专家推测,这件陶联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干果,很可能就是一件精致的“零食罐”。

  据介绍,除了汉代陶鸮形五联罐、青釉鸡首壶两件一级文物,陶鹿座灯、戳印铭文陶罐等精品文物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观众可以透物见人,感受广州先民的丧葬习俗、生死观念与生活意趣。

  与此同时,小马站—流水井、解放中路安置房、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增城莲花书院、南石头监狱遗址等考古项目的重要发现,记录了广州自建城以来2200余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轨迹。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让广州的历史轴线极大延伸,广州的历史信度显著增加,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变得丰满、鲜活而生动。

  部分文物首次展出

  展厅内,只见一座“拱桥”状的长廊吸引着众多观众穿梭其中。

  2016年广州动物园升级改造项目出土的明代青瓷瓶、2019年荔湾区培真路出土的东汉陶灶……墙面上嵌有多个近年广州考古新发现文物的“身份卡”,记录着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文物说明,方便观众“打卡”家门口发现的宝贝。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可移动文物、考古遗产、文物建筑等重要文物保护成果,部分文物系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五六千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朱明敏介绍,广州考古发现、抢救和保护了大量地下文物资源。新时代以来,广州地区史前先秦考古成果丰硕,从化狮象遗址、增城金兰寺遗址、黄埔竹园岭、陂头岭、茶岭、甘草岭、沙岭和广东广雅中学等一批重要史前先秦遗址的发现,极大地充实了广州地区的史前先秦考古材料,为探索距6000—2000年前广州以至环珠江口地区的人类社会面貌,以及岭南文化形成、发展及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体系的历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