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冠病毒突变株现身广东。近日,广东省疾控中心从两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个案的鼻咽拭子中首次发现B.1.525尼日利亚突变株。这是国内首次通报发现新冠病毒尼日利亚突变株,也是广东继1月2日、1月6日发现B.1.1.7英国突变株和501Y。V2南非突变株后发现的第三种新冠病毒突变株。
报告发现尼日利亚突变株,意义非同一般,它相比起之前的“英国株”“南非株”,可能要棘手得多。
新冠病毒的为何频繁发生变异?尼日利亚突变株有何特殊之处?它的发现是否会对国内防疫形势带来影响?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作出了解答。
谈变异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一定会不断发生”
新冠病毒变异并不少见。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显示,全世界已经发现数百种新冠病毒的变种,其中有三种突变株受到高度关注,分别是去年9月发现的英国突变株、去年8月发现的南非突变株以及去年12月在巴西和日本出现的巴西突变株。
从世界卫生组织3月9日发布的全球疫情周报看,这3种变异病毒已经分别在111、58和32个国家出现。
2020年12月底,B.1.525尼日利亚突变株首次被发现,如今已在德国、意大利等近30个国家发生传播。近期,法国、美国又陆续报告发现新型新冠病毒突变株。
为何新冠病毒变异会频繁发生?何剑峰解释说,突变可以说是新冠病毒这类RNA病毒的最大特性。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大量复制来实现感染传播。在复制过程中,RNA病毒缺乏复制校正机制,在大量的复制中就容易出现小的变异。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一定会不断发生。”何剑峰说。
谈疫苗
对于疫苗可能失效的判断仍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断,还需要更多实验室的研究
偶然发生的复制“错误”,也可能让病毒特性发生明显改变。何剑峰介绍,尼日利亚突变株是在“英国株”与“南非株”的基础上变异而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尼日利亚突变株的D614G、Q677H位点发生突变,这两个位点的变化让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增强,进而增强病毒的传播能力。
二是与“英国株”相同,尼日利亚突变株的S蛋白存在3个氨基酸缺失,这同样将增强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增加病毒的感染力。
三是尼日利亚突变株拥有与“南非株”相同的E484K突变,这一位点是新冠病毒抗体或疫苗产生作用很重要的靶位点。如果这个位点发生变异,会增加抗体对病毒的识别难度。
四是尼日利亚突变株的S蛋白N端结构域的Q52R和A67V出现了氨基酸替代,由于新冠病毒的N端结构域具有很高的抗原性,这个区域发生突变,容易导致“抗体中和逃逸”现象出现。
病毒入侵人体时,需要依赖自身的特殊结构与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并进一步扩增。能够与其所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就叫做抗原性。
假如人体因为自然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疫苗产生了抗体,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抗体就会与病毒的抗原结合,产生“中和”作用,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避免再次感染。
但如果入侵的病毒改变了具备抗原性的结构,抗体无法识别病毒,或无法与病毒抗原结合,就会导致病毒逃脱抗体的中和作用,人体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总的来说,“尼日利亚株”的前两个特性让它变得感染性更强、更容易传播;后两种特性会让它更容易逃脱抗体的识别和结合,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所以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理论上有可能再次感染。”但何剑峰表示,对疫苗作用的影响上看,目前国内外关于疫苗对“尼日利亚株”的效果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数据,对于疫苗可能失效的判断仍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断,还需要更多实验室的研究。
谈监测
目前我国对境外输入病例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突变株均由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
目前,国内均为低风险区,要迅速建立免疫屏障,接种疫苗是最好的手段之一,“全民接种的路子一定要走的。”何剑峰说,打疫苗的好处仍是显而易见的。
“世界上所有的疫苗都做不到百分百有效。”他说,打疫苗相当于为自己穿上了一件“防弹衣”,但并非是有了百毒不侵的“金钟罩”,总有一小部分人打了疫苗也产生不了保护作用。但接种疫苗后,却可以极大程度降低重症和死亡。
何剑峰说,我省陆续捕获境外输入的突变株,提示全球疫情仍处于发展变化阶段,要加强对病毒的监测。“尼日利亚株”首先在广东报告发现,除了因为从广东入境的人员在全国的占比非常大外,也与广东一直保持紧张的监测态势,并持续增强检测能力很有关系。
“捕获变异病毒株只是第一步。”何剑峰表示,目前,广东省疾控中心对尼日利亚突变株的病毒分离及研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对分离出的突变株,主要将开展现有检测试剂有效性的评估、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估及新的疫苗株的筛选等4个方面研究。
何剑峰认为,目前我国对境外输入病例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突变株均由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造成社区流行的风险极小。但这不意味着个人的防疫措施可以松懈。他呼吁,大家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的“防疫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