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1-00075 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01-06-14
名称: 印发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的通知
文号: 粤府办〔2001〕48号 发布日期: 2001-06-1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印发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1-06-14  浏览次数:-
粤府办〔2001〕48号

━━━━━━━━━━━━━━━━━━━

 

印发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十五”重点专项计划《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业经省人民 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

目  录
    一、发展现状   (一)“九五”回顾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环境分析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奋斗目标   三、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二)区域布局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增强海洋国土意识,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三)依靠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综合开发的水平   (四)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严格保护海洋资源环境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六)广泛筹集资金,增加海洋开发投入   (七)大力培育海洋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化进程   (八)加快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临海各经济区建设   附件:1.广东省“十五”海洋产业计划表      2.广东省“十五”期间海洋产业部分重点计划项目表

广东省海洋产业“十五”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九五”回顾   “九五”时期,我省海洋产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海 洋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兴海和外向带动三大战略,切实加 强海洋综合管理,保持了海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1.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00年,全省海 洋产业总产值(现行价,下同)达到1450亿元,比1995年增加802.8 亿元,年均递增17.5%,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位。 其中海洋渔业产值36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0亿元,年均递增 11.4%;海洋交通运输营运收入150亿元,比1995年增加23亿元, 年均递增3.4%;滨海旅游业总收入430亿元,比1995年增加214.2 亿元,年均递增14.8%; 海洋油气业产值180亿元,比1995年增加 118.6亿元,年均递增24.0%;海洋修造船产值38亿元,比1995 年增加6.5亿元,年均递增3.8%;滨海电业产值290亿元。全省海洋产 业增加值700亿元,比1995年增加406.6亿元,年均递增19.0%, 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4%,比199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成 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2.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油气业为主的传统产 业得到全面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海洋交通运输业:预计2000年全省沿海港口泊位达1500个,其中万 吨级160个;港口吞吐量达25000万吨,比1995年增加了10778 万吨,海运船舶净载重吨位500万吨,比1995年增加17万吨。全年完成 货运量达15000万吨,货物周转量3000亿吨海里;完成客运量650万 人次,旅客周转量4亿人海里。   海洋渔业:预计2000年全省共拥有海洋渔业机动渔船53000艘, 250万千瓦,比1995年增加了2153艘和64万千瓦。海水养殖面积达 19万公顷,比1995年增加了7.4万公顷,海洋渔业总产量达365万吨, 比1995年增长27.8%,年均递增5.0%;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95万 吨,年均递增1.7%,海水养殖产量170万吨,年均递增9.7%。   滨海旅游业:“九五”期间,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 施日益完善,成为我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预计2000年全省建成省级滨海 旅游度假区达11处,省级或省级以上滨海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等22处; 建有宾馆饭店1000座,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850万人次,比 1995年增加272万人次,创汇35亿美元。   海洋油气业:预计2000年开发投产的油井达185个,生产原油1300 万吨,比1995年增加717.5万吨,增长1.2倍,出口原油250万吨, 创汇3.5亿美元;开发天然气井9个,生产天然气40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 20亿立方米,创汇1.8亿美元。   3.海洋综合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我省加强了对海洋管理 机构、海洋法制、海洋开发规划等方面建设,制定了《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 《广东省“九五”和2010年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和 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实行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了广 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积极开展海洋监察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 乱围垦、乱填海、乱倾废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使我省海洋管理初步纳入法制 化、规范化的轨道。   4.科技兴海初见成效。“九五”期间,我省按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 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科技兴海”工作的落实。 成立了湛江海洋大学,编制了 《科技兴海规划》,加大了海洋科研攻关的力度,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在 海洋渔业、海洋生化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环 境保护等方面开发和应用了一批新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加 快了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九五”期间,共取得市、厅级以上的科技奖 励成果100多项,海洋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九五”时期我省海洋产业取得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1.海洋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从总体来看,我省海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还不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海洋产业仍处在传统、 粗放型海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缺乏海洋产业的 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2.海洋科学研究基础薄弱。尽管我省海洋科研教学单位密集,然而由于缺 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机制,造成省内海洋科研力量及有限的科研经费分散, 科研分工不合理,许多研究工作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大大影响了我 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后劲。   3.海洋综合管理和协调机制仍不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 沿岸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海上的监测、监视、预报、警报和应急、 救助等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防灾、减灾能力较低。   (三)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国内海洋产业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陆地资源 的不断开发和减少,各国对海洋开发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加大海洋 资源的开发力度,使海洋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具 活力、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产值每10 年就翻一番,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许多世界海洋大国已 把开发和管理海洋资源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发展,以求在未 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此外,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资金、先进技术和新品种引 进上将会更加有利,便于优化配置海洋资源,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把我省海洋资 源丰富的优势转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加快现代化进程。但同时,我省海洋产业发 展受国际波动的影响将会加大,部分产品、产业和企业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 加上近年来我国各沿海省、市、自治区也大力推动当地海洋产业发展。可以预计, “十五”期间我省海洋产业发展将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2.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一定的经济、技术基础。我省具有丰富的海洋资 源。全省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五分之一,-10米水 深以内浅海面积130万公顷,有大小港湾510个,主要航道23条,有面积 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59个,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资源有200多种,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地有56处。加上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省海洋经济总量已稳居全国首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培养了一批中高级海洋科技人员,不少海洋学科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为我省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人才和技术支撑。   3.初步形成良好投资环境。“九五”期间,我省努力改善海洋开发的环境,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开放海岛开发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海洋渔业的决定》、 《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等政策措施, 初步形成了一个政策宽松的“软环境”,有利于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十五”时期,我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比“九五”中 后期有较大改善,只要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 一以及海陆一体化三个原则;突出抓好由单项海洋资源开发向海洋综合开发、由 低级的海洋产业结构向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由初级产品生产向资源产品的精 深加工、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等四个转变,妥善处理好开发与 保护、产业开发和区域开发、局部开发和整体开发、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型海洋产 业、开发速度和经济效益等五个关系,保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可 能的。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总任务,以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为重点,充 分发挥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科技力量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等四大优势,依 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优化海洋资源,进行整体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海洋 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工业,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多元化、管 理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保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奋斗目标   经过“十五”时期的努力,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 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有相当比例,海 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业取得较大发展,近岸海域的水 质达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力争到2005年:   ——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2000年价,下同)达到3000亿元, 比 “九五”期末增加1550亿元,年均递增15.6%。海洋产业增加值1500 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800亿元,年均递增16.5%,占全省国内生产 总值比重达9.2%,比“九五”期末提高1.8个百分点。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9. 5%、19.1%、18.2%,三大产业的比例为20∶40∶40,海洋经 济结构趋向合理。   ——海洋监测、监视网络进一步完善,初步实现海洋管理和公益服务的现代 化、科学化、规范化。   ——有效控制海洋污染,在重点海域和海湾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海排放总量控 制,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结合滨海旅游区、海洋自然保护区、 植树造林以及海岸、河口海域整治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三、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海洋渔业   “十五”期间,重点做好海洋渔业生产结构调整。要继续发展海水养殖业, 进一步抓好十二个重点港湾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养殖主产区实施养殖密度控制制 度,推广健康、无公害养殖模式,发展绿色、健康型渔业,加强水产种苗和病害 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设一批对沿海 经济具有较大拉动作用和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养殖基地和养殖项目,加快“海 上牧场”的建设进程;继续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制止渔船盲目发展,要按照“淘 汰一批、改造一批、转移一批”的原则,结合海洋捕捞限额制度和许可制度的实 施和完善,加快捕捞产业结构、作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在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的同时,通过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渔业资源、营 造新的渔场,并大力发展游钓渔业和休闲渔业,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 加强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港的避风条件和管理水平。远洋渔业要加 快作业区域和作业方式的调整,在巩固目前过洋性渔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洋 性渔业,走渔、工、贸、运一体化经营的路子;要大力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建设若干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加工密集区,开发一批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 值和创汇能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搞好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产区、渔港 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推行水产品统一进场交易和公开拍卖制度,提高市场的 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现有的水产流通信 息网为基础,扩大联网的覆盖范围,改善服务方式,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优质 的信息服务;强化渔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快水产品及 相关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质量标 准体系,并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测与管理体系,加 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推动渔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 力争到2005年全省海洋渔业总产量达到39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80万 吨,海水养殖210万吨。海洋渔业产值达550亿元,增加值300亿元。   2.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是近年我省发展较快的海洋产业之一,已成为我省海洋产业的龙 头。“十五”期间,我省滨海旅游业要继续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 树立品牌、提高档次、形成优势的发展要求,以沙滩、海岛等自然景观为基础, 突出滨海旅游特色,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强化拳头产品、主题产品建 设,加强景点包装、线路组织、市场开发,做好景点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增加旅 游的内涵,把我省的海滨建设成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文体旅游、生态旅游、 游船旅游、探险旅游等多功能的滨海旅游区域。近期重点建设好阳江海陵岛、湛 江东海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龙虎滩、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 江门上下川岛等八大滨海旅游度假区,把发展滨海旅游同建设“粤港澳”大三角 旅游区和发展沿海城市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计划到2005 年,沿海地区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和港、澳、台同胞1000 万人次,滨海旅游总收入达800亿元,增加值400亿元。   3.海洋交通运输业   “十五”期间,海洋交通运输业要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理区位 特点,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港口发展战略,带动沿海地区进 一步走向繁荣。根据香港运输业逐步向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分流的 趋势,合理调整港口布局,以现代物流为中心,加快港口码头功能调整和专业化 改造,扩大港口综合吞吐能力;调整运输船队结构,更新船港技术装备,提高运 输组织及管理水平,力争到规划期末,把海洋运输建设成多功能、多层次、多方 位的运输网,使海洋交通运输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到2005年, 新增港口深水泊位56个、吞吐能力5000万吨,港口吞吐量达到40000 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营运收入达450亿元,增加值200亿元。   港口建设重点是继续抓好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5个枢纽港建设, 强化港口综合功能,发展港口仓储、中转、保税业务、港口区工业以及各种专业 运输业务,加快“以港兴市”的步伐,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港口的 综合效益。同时,要根据资源条件和沿海经济发展的情况,调整港口布局,在惠 州、茂名、江门、阳江、汕尾、潮州等地建设一批直接为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服 务的中小港口和泊位,形成大中小港口、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层次分明、功能明 确的沿海港口群。   4.海洋工业   海洋工业是我省较有前途的海洋产业之一,是21世纪海洋经济腾飞的希望, 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发展。海洋油气业,要以开发珠江口盆地为重点,大力开展新 油气田的普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实行新老油田联合开发,扩大油 气产量;结合国家的油气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与油气开发相关的产业与服务 业,以南海石化为龙头,发展海洋石化工业,搞好海洋油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 重点抓好珠江三角洲、茂名、汕头等地的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五”期 间,累计生产原油500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海洋油气业产值达400 亿元,增加值170亿元。海洋生化业要加强对海洋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 开发以海洋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药物产品,逐步建成一批以生产海洋药物、海洋 功能食品为主的药厂,并作为新兴海洋产业积极给予扶持,促其尽快发展。计划 到2005年,海洋生化业产值达10亿元,增加值达6亿元。船舶工业是我省 传统的海洋产业之一,要重点做好广州、湛江、汕头等地的船厂改造扩建工程, 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船舶修造基地,提高我省船舶工业在国内外的 竞争能力。计划到2005年修造各类船舶50万吨,产值80亿元,增加值20 亿元。滨海电力业要利用廉价海洋运输优势和滨海丘陵山地的特殊地质地理环境, 以及临近南海石油天然气开采区等优越条件,发展港口燃气电厂、核电厂以及利 用滨海及海岛风力资源发展风能电厂等。“十五”期间,重点抓好台山电厂、岭 澳核电厂、珠海电厂、华能汕头电厂、深圳妈湾电厂、深圳前湾燃气电厂、惠州 燃气电厂的建设工程,计划到2005年,滨海电业产值达700亿元,增加值 400亿元。海洋盐业要继续认真贯彻国家盐业产业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加快 盐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盐化工业。   (二)区域布局   1.珠江口海洋开发带。是我省海洋开发的重点地带,范围包括惠州、深圳、 广州、东莞、中山、珠海、江门7市,拥有大亚湾、大鹏湾、万山群岛等自然条 件良好的海域、岸线,区内经济发达,基础条件好。因此,要全面开发港湾、航 道、滩涂、旅游以及珠江口盆地海上油气等资源,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 旅游、海洋工业以及海洋服务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 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滨海经济区。   2.粤东临海经济带。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华侨众多, 对外通商悠久,港口、渔业、旅游有一定基础。要发挥汕头港和“京九”铁路贯 通形成大通道的优势,推动与台港、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和闽粤赣三边经济区发展,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浚港口工业区和海洋工业区,加快海洋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3.粤西临海经济带。范围包括湛江、阳江、茂名三市,是我省海洋资源优 越、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也是我省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具备发展渔业、 海运、旅游和大型海洋工业的良好条件,拥有桂、黔、滇内陆腹地。因此要按照 建成海洋综合开发区的目标,以港口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交通 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工业,把粤西建成油气资源开发基地、大型石化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园地,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主要出海通道。   4.海岛经济开发区。海岛是海洋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备海陆资 源特点,岛内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 再生资源等,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十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南澳岛、东海岛、 海陵岛、上下川岛、万山群岛、横琴岛等海岛的综合开发,建成全省海洋综合开 发示范区。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增强海洋国土意识,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毗邻的南海 是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进入世界大洋航线、连接主要国际市场 的重要通道。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提高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把海洋发展规划纳 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加大海洋开发的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海洋国土意识,调动群众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积极性,为海洋经济发 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是提高海洋综合开发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十五” 期间海洋产业发展的主线。因此,在进一步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兴 产业的发展,做到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提高二、三 产业比重。近期重点抓好海产品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同时,加快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依 托港口发展海洋工业;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娱乐、 探险等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业,逐步实现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为海洋经济能持续、 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三)依靠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综合开发的水平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走海洋综合开发的路子,从传统的海洋渔业、盐业、 交通运输业转变到综合开发的轨道上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海洋综合开发整体 水平和效益。要全面启动“科技兴海”计划,提高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 献率,按照“统分结合,突出重点,上下联动,左右支持”的思路,组织中央驻 粤和我省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发挥多学科专业联合的优势,开展 广东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的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学项目研究,增加海 洋科技成果储备;同时,倡导各类海洋企业与科研单位联手,走产、学、研一体 化的道路,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信息、代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 等中介机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加科技兴海投入的力度,省财政安排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学研 究项目,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快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我省是全国海洋与 水产科研院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的优势,建立海洋开发研究中心,进一步办好湛 江海洋大学,强化和扩大各综合大学涉海院、系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海洋 与水产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与国际间以及港、澳、台地区的 海洋科技合作,争取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援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 人才,选派一批我省优秀的中青年海洋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提高我 省海洋科技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促进我省海洋综合开发技术的升级换代。   (四)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严格保护海洋资源环境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护海洋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证。建立海洋管理协调机制,协调和解决海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一 步加强海洋法制建设,在认真贯彻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 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 制数量、广东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等适合广东实际的配套法规和规章,使海洋管理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实施海域使用证制度和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海域使用法规,加强对围海、填海、 大中型工业项目和排污倾废等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省政府有关围填海项目的管理 规定,把我省的海域使用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海洋规划管理, 认真实施《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制定《广东省大比例尺 海洋功能区划》,规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提高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加强海 洋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重点抓好赤潮灾害的监控、 海洋开发项目资源环境影响评估、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加强海洋环 境执法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扩大对外合作,实施海洋产业全方位开放,是加速我省海洋产业向现代化、 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 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技贸结合、资本经营、技术创新,大力培育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使之成为“走出”的主体。以远洋渔业为突破 口,重点抓好以技术和设备为资本输出的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开展劳务合作等。 按照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内地省市合作,特别是参与西部大开 发,充分发挥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等地口岸作为进出口贸易大通道的 作用,增强沿海地区的内外辐射能力。   (六)广泛筹集资金,增加海洋开发投入   海洋开发由于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需要投入资金较多。因此必须广辟资 金来源,多渠道增加开发海洋的投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财政扶 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积极吸引 外商采用各种投资方式兴办海洋外商投资企业。政府财政要增加对发展海洋产业 的导向性投入,对一些综合性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 和开发示范试验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支持和 鼓励海洋开发的优势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等形式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金融部 门也要把扶持发展海洋产业列入信贷计划,从规模和资金上给予保证。   (七)大力培育海洋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化进程   发展海洋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是实行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途径。因 此,要抓紧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培养跨产业发展的海洋产业龙头企业, 使其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技术开发主体和市场开发主体。海洋渔业龙 头企业要在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渔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以培育20家 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全省海洋渔业产业化进程。   (八)加快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临海各经济区建设   珠海万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海洋综合开发试验 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同类型的开发试验区。为此,要按照试验区建设的规划布局, 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把试验区建成全省海洋综合开发的示范区,为全省实施海 洋综合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同时,加快珠江口、粤西、粤东以及海岛经济区(或带)的建设,实施中心 区域带动的海洋综合开发战略,形成海洋开发的新格局,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 附件1

广东省“十五”海洋产业计划表

                              单位:亿元
项目 总产值 增加值
1999年
实际
20O0年
预计
20O5年
计划
“十五”期
间年均递增
率(%)
1999年
实际
2000年
预计
2005年
计划
“十五”期
间年均递增
率(%)
合计(现行价) 1237.4 1450 3000 15.6 605.3 700 1500 16.5
第一产业小计 315.6 360 550 8.8 174.4 190 300 9.5
其中:海洋渔业 315.6 36O 55O 8.8 174.4 190 3OO 9.5
第二产业小计 426.3 510 12OO 18.7 193.7 25O 600 19.1
其中:油气业 161.9 18O 4O0 17.3 55.9 70 170 19.4
海滨电业 226 290 700 19.3 129.5 170 400 18.7
修造船业 35.9 38 80 16.1 7.2 9 20 22.7
第三产业小计 495.5 58O 1250 16.6 237.2 260 60O 18.2
其中:交通运输业 121.5 150 450 24.6 8O.2 85 200 18.7
滨海旅游业 374 430 80O 13.2 157.1 175 400 18

附件2

广东省“十五”期间海洋产业部分重点计划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内容 建设起
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预计2000
年底完成
投资
“十五”
计划投资
  合计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1997200
12850
198750
1785600
1520
1220
80
220
1939680
11130
147670
1780880
1 广船国际虎门
造船基地建设
工程
新建 新建可停靠6万吨级以上船泊躺装码头 2001
-2005
自筹 19300   19300
2 文昌9-1油田
开发工程
续建 生产原油100万吨 2001
-2005
自筹 42000   42000
3 雷州半岛近岸
浅海区金属沙
矿开发工程
续建 形成年产5万吨钛铁矿、0.5万吨英石的规模 2001
-2005
自筹 10000   10O00
4 海洋渔业原种
良种场扩建工
扩建 扩建大亚湾石斑鱼良种场、澳头马氏珍珠贝良种场、汕尾杂色鲍良种场、湛江*州鲍原种场、湛江斑节对虾良种场等;总建设有苗水体6000立方米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市县自筹
12000
1500
3000
7500
  12000
1500
3000
7500
5 海洋渔业恢复
工程
新建 计划在近岸海域设置人工渔礁、开展增殖放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2001
-2005
省投资
自筹
80000
40000
40000
  80000
40000
40000
6 远洋渔业项目 新建 计划建设南太平洋远洋基地1个、东南亚远洋基地3个、印度洋和东非基地各1个,建造金枪鱼冷藏运输船5艘、大型鱿钓船10艘、改造渔船200艘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53000
3000
10000
40000
  53000
3000
10000
40000
7 国内海洋捕捞
渔船技术改造
工程
新建 计划更新改造渔船1000艘 2001
-2005
自筹 50O00   50000
8 海洋生态渔业
示范工程
新建 计划建立一批生态示范基地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10000
2OOO
3O00
5O00
  10000
2000
300O
50O0
9 12个重点海湾
海水增养殖综
合开发建设工
续建 计划到2005年,12个重点海湾增养殖面积1.4万公顷,产量122.64万吨 2001
-2005
自筹 1456000   1456000
10 渔港改造工程 改建 “十五”期间计划改造60个渔港 2001
-2005
省投资
市县配套
40000
20000
20000
  40000
20000
20000
11 水产品批发建
设工程
新、
改建
“十五”期间计划新建中央级市场1个,改建地方级市场30个 2000
-2005
自筹 50000   50000
12 水产品检测中
新建 在广州建设水产品质量中心1个,兴建检验大厦5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1000
500
500
  1000
500
500
13 阳江市海陵湾
海洋资源持续
利用示范基地
新建 建设人工渔礁80万立方米,海洋环境监测网络1个,海洋自然环境保护区1个 2001
-2010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10000
1000
2000
7000
  4000
500
1000
2500
14 广东省200海
里专属经济区
管理
新、
扩建
建设省级渔政指挥中心1歌,500吨级渔政船1艘,500吨级码头1个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12500
2000
9000
1500
 
1020
1020
 
11480
980
9000
1500
15 中越北部湾划
界渔业管理配
套工程
新建 建设200吨级渔政船4艘、渔政快艇10艘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5400
600
4000
800
  5400
600
4000
800
16 海陵岛滨海旅
游示范基地
扩建 完善海陵岛滨海度假项目设施、环境建设 2001
-2005
地方自筹 15000   15000
17 大亚湾海洋生
态旅游区
新建 建设可观赏海岛风光、海水养殖、海上捕捞及水上运动等一系列的海洋生态旅游区 2001
-2005
地方自筹 10000   10000
18 水东湾红树林
生态旅游区
新建 利用水东湾红树林资源,发展水东红树林观光、海上游艇等旅游项目 2001
-2005
地方自筹 5000   5000
19 海洋生物、药
物研究开发
新建 扶持湛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开展海洋药物研究开发 2001
-2005
省投资 1000   1000
20 茂名市制药厂
海洋药物生产
项目
扩建 利用海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生产EPA、DHA等海洋药物 2001
-2005
地方自筹 300O   3000
21 科技兴海示范
基地
新建 建设珠海万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汕尾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示范区、南澳科技兴海基地、广州海珠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川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区等 2001
-2010
省投资 100000   50000
22 海洋科技公关
项目
新建 计划对海水养殖品种人工繁殖和大规模种苗生产技术、抗癌抗心血管病海洋药物的开发及新药制作技术、抗风浪海洋网箱养殖系统的制作及应用技术等八大科研技术进行攻关 2001
-2005
省投资 2000   2000
23 海洋环境监测
网络建设
扩建 继续完善省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监测中心建设,在14个沿海市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站;在沿海县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点 200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5000
1250
1250
2500
  5000
1250
1250
2500
24 海洋自然保护
扩建 扩建国家级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省级徐闻西海岸珊瑚自然保护区、南彭勒门列岛海洋水产资源特别保护区等 20O1
-2005
中央投资
省投资
自筹
5000
1000
3000
1000
  5000
1000
30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