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 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创新走廊崛起粤港澳大湾区

时间 : 2021-03-11 09:47:38 来源 : 新华网
【打印】 【字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连接珠海和澳门的拱北口岸已是人潮涌动,每天约有20万人通过边检往来珠澳,喧闹的人流为经济恢复带来蓬勃生机。

  庞大的人员流通量需要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完善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广州金域医学集团与驻澳南粤集团合作共建了南粤·金域澳门医学实验室,在澳日均检测量达5000人次。

  这是粤港澳医疗科技领域合作的缩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经济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逐渐成为驱动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极点,广佛、深港和珠澳纷纷围绕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创新平台和物理载体建设,为粤港澳三地发展新经济腾挪空间。近两年来,国际量子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等机构纷纷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项目达138个。

  正处于“二次创业”的珠海积极融入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如今,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总投资约20亿元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算力达116亿亿次/秒,实现跨境光纤互联、资源共享,为逾百家珠澳科技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算力服务。

  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这是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当下,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正将一个个创新节点联通。从卫星俯瞰大湾区热力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逐步点亮。“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正从图纸变成现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正推进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以及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陈建荣说:“‘一区三城’空间布局正是广州深度参与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资源不断向此汇聚。”

  科创走廊崛起大湾区为港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日前,《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块面积达56.39平方公里的合作区,将与香港及国际规则体系全面接轨,剑指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再工业化”。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林至颖说,香港在工业设计、科教资源、金融、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在制造业。穗港智造合作区的推出,可以让香港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东风,探索离岸“再工业化”新模式。

  从“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到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再到逐步扩大的“互联互通”资本市场,一系列影响粤港澳三地联动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被破除。

  数据显示,2019-2020年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共立项19项,广东省级财政经费资助1900万元。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新注册港资企业1.3万家、澳资企业3280家。

  机电科班出身的香港人梁子斌在佛山创办汇盈讯科,依托佛山完备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从原型设计到批量生产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持续涌入大湾区,本地营商环境、居住条件越来越好,未来大湾区必大有作为。

  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郑建民表示,将全力当好三地政府的联络员,优化完善合作机制,认真筹备举办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支持搭建民间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支持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实习计划,为港澳青年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

  “粤港澳在科技合作上各具优势,大有可为,建议进一步打破彼此间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让科技要素更加自由和畅快地进行流通,真正形成协同创新,从而更好地携手共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