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 乐游广东

千年肇庆宋城墙 一座砖的博物馆

时间 : 2024-06-12 10:47:34 来源 : 羊城晚报
【打印】 【字体:

肇庆古城墙.jpg

蜿蜒的肇庆古城墙。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蜿蜒于闹市中的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历经近千年风雨仍屹立,华灯初上,屹立在城墙上的披云楼庄严肃穆。肇庆古城墙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为数不多、广东仅有的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是我国古代岭南城防的杰出典范。

  肇庆古城墙位于端州区城西街道宋城路。据肇庆地方志记载,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年间,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扩建为砖城。明洪武元年(1368)修葺,明正德、嘉靖、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中华民国四年(1915)及新中国成立后均有修缮。现存的肇庆古城墙周长约2800米,城墙高6.5至10米,顶宽8至18米,两边砌砖,中间夯土,单面砌砖,砖墙上厚约60厘米,下厚约220厘米,逐层向内收分成梯形。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敌台。城砖有宋、明、清、中华民国等不同时代的青砖,规格在30种以上。

  肇庆古城墙基本保留宋代城墙的原始形态,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对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宋代历史、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古城墙多次修缮,相继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刻有铭文、吉祥图案的城砖,跨越年代从宋代至民国,展示了大量的修葺历史信息,因此古城墙也被誉为“砖的博物馆”。这些城砖,反映出北宋时期肇庆的重要政治地位。

  肇庆市博物馆已退休馆长冯咏浩表示,上世纪80年代,城墙进行1949年后的首次修葺,即由他主持。他发现的“太宋国”铭文城砖,是确定城墙始建于宋代的重要实物证据。

  他回忆道,1989年1月24日傍晚,在肇庆古城墙最高处、重建仿宋披云楼的工地上,建筑工人收工后,他习惯性地在工地巡视一周,在披云楼东侧约30米的残城墙上,见到一块特别的体量较大的薄青砖。

  拂去尘土,露出了砖坯上的铭文“太宋国”。冯咏浩表示,经过查询资料,知道‘太’即‘大’的意思,‘太宋国’即‘大宋国’。“肇庆古城墙定‘姓’这回终于找到有确切宋代身份的物证了。”他说道。

  据悉,2015年8月,肇庆市对古城墙的三处进行抢修时,在西门处发现一段宋代城墙,并收集出60多件刻有铭文的城砖,“崇宁元年”砖便夹杂其中。它的出现,让肇庆文博工作者十分惊喜,认为“它不仅将城墙包砖时间推前了11年,也再一次佐证了古城墙是宋城墙的身份。

  资料显示,在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当地将推进府城复兴写入报告。报告指出,以肇庆古城墙、包公府衙、两广总督府、崇禧塔中西文化园为重点复兴府城,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和恢宏气势,让府城印迹回归城市、融入生活……从2016年起,该市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实施完成了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一期)(朝天门至南门段)、披云楼南侧二阶墙保养维护工程、府城遗址公园、府城广场、北门(市博物馆)广场、骑楼街建筑外立面修缮等项目建设。

  此外,肇庆市积极推动肇庆古城墙参与“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自2014年申遗工作启动以来,组织完成了肇庆古城墙三个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建成了肇庆古城墙专题展示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完成了丽谯楼展览提升项目以及披云楼展览提升项目《千年一探——肇庆府城官廨的变迁》。编辑出版了《肇庆古城墙》《肇庆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文博履踪》《肇庆古城墙与府城考古》等研究成果。2019年,肇庆古城墙被专家组推荐纳入申遗预备名单。

  据悉,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位于肇庆端州老城区的中心,核心是近2.8公里完整的古城墙和0.46平方公里的内城,是肇庆地脉、史脉、文脉的核心和重要载体。肇庆的府城复兴迎来契机,府城的文化正被再次发现,价值正再次回归。

  “府城复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一方面要求写实,另一方面要具有传承的人文特质。”肇庆当地学者受访时表示,永庆坊的“微改造”经验,给复兴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目前古城墙已收集的城砖能够辨认的有记时、州县名、 人名、数目、号码、用途等词语,有些也标示了工具、方式、方法等,显示的信息和意涵足以作为指引进行寻绎,资料也为北宋中期肇庆城池建设的过程和策划、实施等进行全面考究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