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广东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要闻报道

韶关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作纪实

时间 : 2020-07-17 09:47:58 来源 : 韶关日报
【打印】 【字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乘势而为,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韶关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必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钉钉子的精神继续做实做细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韶关在推进落实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过程中,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统筹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持续保持水土涵养,营造山清水秀的优美自然环境,促进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环,构建健康、自然的生态体系。

  统筹推进 试点先行

  努力将韶关粤北南岭生态屏障打造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碧”的生命共同体,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是韶关作出的庄严承诺。

  4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介绍了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经验做法,以细腻的文笔分别从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大宝山矿面对环保压力,“不推诿、不逃避、不停步”,在绝境中蹚出坦途;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发布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作为粤北唯一代表,成功上榜“十大生态修复样板”。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已于201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现在又被省林业局再次确定为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之一……这都只是全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总投资近93.11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0亿元,是韶关近年来争取到的最大项目。

  近年来,韶关市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指示精神,积极申报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并于2018年10月成功入围全国试点项目。

  2019年2月下旬,韶关市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并科学划定范围,精心组织项目。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范围涵盖全市范围,实施重点区域为7个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工程类型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利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程。

  同时,全市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契机,探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体制机制,制定一系列项目实施和推进的有效办法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细则》《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遴选办法》《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确保每个试点项目申报、实施、考核、验收等工作环节不走样不变形。

  2019年按照省的部署,在大力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规划落地的同时,以《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启动编制广东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和南岭国家公园设立论证工作,积极申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省,努力创建广东省第一个国家公园。

  目前,全市修改完善了《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将原来4大类65项治理工程整合为4大类17项治理工程、遴选确定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子项目57个、已到位的10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全部下达到具体项目、47个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子项目正加紧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多措并举 成果初现

  2019年,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广东省首届生态修复项目十大示范案例”评奖中,韶关市推荐报送的“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土壤修复与150MW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韶关市南雄珠玑古田村垦造水田项目”“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4个项目入围候选项目,“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个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韶关市入围项目和示范案例数均为全省第一,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省生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经验。

  全市积极统筹省、市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对照试点工程的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田垦造、拆旧复垦、耕地安全利用、水土保持、造林更新、河湖治理和农村污水处理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试点项目开展以来,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完成实际投资45.5亿元,完成矿山石场复绿109.927公顷(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31%);完成49个水田垦造项目(其中43个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新增水田面积2.3万亩;组织开展拆旧复垦项目414个,立项规模1.22万亩,已完成验收备案的项目211个,面积4757亩;完成耕地安全利用10000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20%);造林更新29.56万亩和石漠化治理面积6万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54%);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7万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104%);开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河流长度2314公里;开展23宗48条河段的治理,治理河长190公里;国省控断面和市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水质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三(提前实现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提前实现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规划和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区勘界立碑、生态廊道建设、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华南五针松育苗基地及松材线虫防护工程、黄腹角稚栖息地保护和永久监测样地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个体数量持续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向好,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又回来了。在最近开展大型珍稀鸟类调查中,韶关市南岭自然保护区新发现海南虎斑鳽、白娴等多种珍稀鸟类。

  韶关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深入贯彻“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积极探索试点经验和成功做法。在推进试点项目时,全市彻底改变过去各要素分割治理的模式,积极统筹实施试点子项目建设,同时充分考虑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辩证关系,通过调整优化项目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压减了大量的人工景观、美化亮化、硬质护坡、水泥堤岸、灌注药剂和挡土墙等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和过度治理的工程措施,为“低成本修复,低成本维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

  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也将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着重打造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示范“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