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广东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要闻报道

为了“母亲河”清水长流 韶关倾力推进“碧水攻坚战”

时间 : 2020-07-07 17:48:09 来源 : 韶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打印】 【字体:

  去年9月底,韶关市及周边城市共1000余名游泳爱好者参加畅游北江活动,以中流击水、奋楫争先的昂扬斗志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清澈的河水、优美的江畔风光,给每一位“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在这样一条穿城而过的江河举办如此盛事,这是韶关市对江河治理成效充分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来源于不断改善的水环境质量。

  下面几个2019年有关水环境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主要江河的13个省考断面(含2个国考)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无劣V类水体,9个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综合指数3.45,与2018年同期相比,污染指数下降了12.5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考核点位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为0。

  在过去的一年里,韶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主线,以河长制为抓手,强基础、补短板、抓源头、严整治,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保卫水源地,保护母亲河的“碧水攻坚战”,不断推进治水工作迈上新台阶。

  落实河长制,保护母亲河

  水清岸绿,风光旖旎,优美的武江河畔总是能吸引着众多市民来此休闲、娱乐。在武江桥底热闹的河堤上,一块写着“母亲河”三个遒劲大字的巨石格外引人注目。饮水思源,养育了韶关文明的浈江、武江以及北江一直在韶城人心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爱护江河,保护水源的思想已经深深地刻在韶关人的心里。以保护江河为目的的“河长制”一经推出,很快就在韶关落地生根。

  “落实河长制就是要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韶关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和各市级河长带头巡河,深入一线,研究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各类涉河问题解决。在市级各河长的推动下,经过市直有关部门和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全韶关市东河片区截污管网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新丰江县城段水质污染,南水水库泄洪河道整治、全市河道水浮莲等漂浮物打捞清理、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一批河湖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推动落实,有效推动了河湖治理工作。

  韶关市建立了完善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有市、县、镇、村四级河长2240人,其中市级河长5人,县级河长88人,镇级河长607人,村级河长1540人。

  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2019年全市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共巡河93733次,发现问题1103个,有效处理1103个,其中5位市级河长共完成巡河27次,发现并处理问题30个,有效推动了河湖治理工作。韶关市共排查的入河排污口总数为185个,已全部完成治理;全市累计清理河道长度3366.96公里,清理漂浮物37.26万吨;清淤河长44.59公里;清理涉河湖障碍物共113处(即“乱占”),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的构筑物共163宗(即“乱建”)。

  紧抓污染源,整治不放松

  仁化锦江河蜿蜒穿行丹霞山,让挺拔、雄伟的丹霞山多了份灵动,多了份妩媚,形成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独特景观。江水清澈,山峰俊朗,泛舟江上,山水胜景迎面扑来,美不胜收。然而,锦江河以前却是另一番景象:生活污水直排江河,两岸居民饲养家禽家畜并让排泄物流入江中,网箱养鱼侵蚀着优质水资源,还有无数“小散污”企业向河里排放废弃物,河水浑浊不清,有时还出现水华现象。是什么让这条河流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整治水污染,关键要抓住污染的源头。”仁化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通过调查摸底,排查出畜禽养殖以及“小散污”企业名单,然后大力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由于整治范围大,涉及面广,分了三批进行整治,直到把所有污染源清理干净。”该负责人说道。

  锦江河整治是全市水污染整治的一个缩影。据悉,为了确保境内江河不受污染,韶关市印发实施了《韶关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分解任务,挂图作战,突出监督检查,从多个方面入手斩断水污染源头,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水质持续改善。

  饮用水安全事关每个市民的健康,为此,韶关市十分注重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和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对整治进展情况实施每周一通报制;落实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建立重点水源预警监测系统;落实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

  据悉,市级饮用水源地的18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清理整治。2019年3月全市还针对调整后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重新排查梳理县级水源地问题共42个,截至2019年11月8日,已全部完成整治。建立了武江十里亭水源一级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南水水库一级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也已建成运行。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和工业这两类污染源,韶关市环保执法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9年韶关市通过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生猪散养户整治,全市关闭取缔“脏乱差”、污染水体的生猪养殖户5480户,配套建设粪污利用设施约1570户,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100%;工业治污方面,全市11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实现尾水排放在线监控联网。

  为补齐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全市加快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9年韶关市新增县级以上污水管网141.16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33.77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新建成31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95万吨/日,新增镇级污水管网226.998公里,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全面改善水质,韶关市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完善河流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全市在主要江河已建成1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7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达到23个。2020年将再新建1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数达33个。通过不断完善北江流域上游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水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治理小流域,改善水环境

  江湖水系互相贯通,小流域不治理,整体水环境则难以改善。为打好这场“碧水攻坚战”,韶关突出抓好市区小流域治理,严防黑臭水体的产生。韶关市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市区冷水坑、大陂河、沐溪河、东冲河和梅花河等市区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全面完善市区污水管网,减少污水直排。

  2019年6月,韶关市印发并实施《韶关市区重点河流整治实施方案》,每月对市区冷水坑、大陂河、东冲河、沐溪河、梅花河等5条河涌开展水质黑臭预警监测。同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均对市区河涌整治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市委市政府督办,强力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市区河涌沿线区域截污纳管整治。

  2019年完成了《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与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与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14个片区),总投资约23亿元。《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与提升工程(首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9年10月16日取得了首期工程立项批复,由市水投集团负责实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