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市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全市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今年5月被生态环境部认定为2019年度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城市,成为全国入围的5个城市之一。
重点控制PM2.5
通过实施《韶关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和《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没有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情况,2019年全市露天焚烧现象减少了90%以上。
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工程师黎宝仁:我们的主要做法包括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改造升级,完成511家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淘汰落后燃煤小锅炉。同时我们积极应对污染天气,采取措施,力保环境空气质量维持在优良水平。
加紧建设截污工程
在浈江区五里亭良村,截污工程正加紧建设中。良村人口密度高,但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生活污水流入雨水管,再直接排到武江河,严重影响水质。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市从去年底开始实施截污工程,将居民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可以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
现场施工负责人吴宝贤:总共有3000米左右的排污管,现在已经完成了大概是1005米左右,预计10月1日前完工。
去年,全市新增县级以上污水管网141.16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33.77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然而,“截污水”只是水污染防治的其中一项工作,全市目前正按照“治猪场、打偷排、保好水”等要求,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系列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温平: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专班,及时跟踪落实各项工作,指导各地开展“千吨万人”乡镇级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抓好河流水质预警监测,规范入河排污口建设管理,加强分析研判,强化风险管控。
不断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
全市地表水质稳步提升
全市去年全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3.45,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2.58%,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9位。
此外,全市作为全国六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在“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能力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
先后关闭涉重金属企业37家,完成了145项污染治理工程和42项能力建设任务,全市重金排放量较2013年减少了38.84%。
同时,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体制,在实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水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