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 >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广东新高考进入实操阶段 教师工作量和难度提升 教师“蓄水池”可应对“潮汐”现象

时间 : 2019-09-04 09:27:15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广东新高考进入实操阶段。3日,全省普通高中高二学生迎来“3+1+2”新高考模式、实行选课走班的消息,引起了热议。

  学校普遍反映,新高考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但选课走班的形式也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新挑战。尤为明显的是,随着教学班的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备课难度提升,且每级学生的选课方向都可能有大变化,学科老师可能出现结构性缺编的“潮汐”现象。

  如何应对这一新现象?据悉,一些学校以多种方式构建教师“蓄水池”,例如预判学生选课情况、增加临聘教师、推进“县管校聘”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教师“潮汐”现象,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

  一名学生对应4名“班主任”

  “今天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找不到’自己的学生了。”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高二9班班主任黄靖舒笑着说。

  华附在选课走班方面探索较早,此前已在高一年级开展数学的分层教学,以及体育、美术等科目的分方向教学。今年秋季开学后,“新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每周40节课中,约有17节要脱离行政班进行走班上课。

  作为班主任,日常的工作安排、教学通知等如何有效率地下发到班里?黄靖舒的想法是利用早读时间布置一天的工作。“另外要用好信息化手段,比如教室有电子班牌、图书馆要刷脸进入,有助于我们掌握学生的动向。”她说。

  选课走班正式实施,老师们普遍感觉工作量有了实质性增加。一些物理、历史等科目的老师本来只需抓好教学和教研,不需要当班主任;而在选课走班后,由于教学班的数量大增,这些老师也必须承担起自己教学班的管理工作。

  新高考改革后,广州市南武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将对应4名“班主任”,即一名行政班班主任、两名教学班班主任、一名生涯指导老师。其中两名教学班班主任对应的是“3+1+2”中的“2”科,该教学班的老师既要管教学也要抓管理,工作量并不低于行政班班主任。

  南武中学特级教师、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詹美龙介绍,该校在上学期就曾在高一级学生中探索选课走班,其中生物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科目,有近八成学生选择,新学期将开出8个生物教学班。“我们目前安排4名生物老师给高二上课,平均每人要带2个班。”

  “为了解自己教学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涉及的行政班班主任都拉在一起,建立教学班微信群,方便沟通。”一名市属高中政治老师表示,不论学校是否设置“教学班班主任”,这些老师都要肩负管理职责,“学生走到这个班里上课,首先要有合理的座位表,而且要定时更换;其次要设立学生干部,方便收发作业和班级管理,很多学生都身兼多职,多得连老师都记不清。”

  选课走班淡化班级概念

  除了工作量增加外,选课走班对教师的授课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科任老师而言,新高考以前,学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组合,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会较为相似。但现在的选课组合更为自由,无论是行政班还是教学班,学生的差异性都随之变大。

  “选课走班后,同一名老师带的班级里面可能既有‘偏文’的班,也有‘偏理’的班,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在任地理老师介绍,她带的学生中就有选择“物理+化学+地理”的偏理科生,同时也有选“历史+政治+地理”的偏文科生,“这倒逼教师改变原本相对模式化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

  而对行政班班主任来说,班级概念在学生的走班学习中被逐渐淡化,以往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常跟孩子们说,要有班级荣誉感,要有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现在,孩子们有很长时间和其他班的同学在一起上课,班级的界限趋于模糊,我们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黄靖舒说。

  不少关注高考改革的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出,选课走班之后,需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新的班级编排模式对学校的管理也带来很大挑战。许多学校会借助科技公司的帮助,使用软件进行排课,专门提供排课服务的信息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机器排出来的课表很可能存在不合适的地方,如学生两节相连课程的走班教室距离太远、某一课时与教师开会时间相冲突等,仍需人工优化干预,工作量大,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

  “潮汐”现象或在明年出现

  虽然选课走班对师资配备和学校管理提出了诸多新挑战,但目前大多数学校面对选课走班时,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师资缺口。

  “排出实际课表后我们发现,教师增加的工作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华附教学处主任黄爱国表示,选科教师的工作量大概要增加“半个人至一个人”,“原有教师基本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退一步讲,我们还能从高一年级调老师支援。”

  但真正的“潮汐”现象可能在明年出现:到2020年9月,选课走班的年级从1个变为2个,教学任务进一步增加;新一届学生的选课情况可能“一热到底”,也可能“冷热交替”。

  针对可能出现的“潮汐”现象,广东的中学已提前做好准备。

  “开源”是不少学校的首选应对办法。“广州的教育资源丰富,临聘老师、代课老师都不少,可以优中选优。”詹美龙认为,也可以聘用编外教师来应对“潮汐”现象,“比如与临聘老师签订1年制的合同,其能享受正常教师的待遇,既不占用学校编制,又能解决某个学科大年小年的问题。”

  佛山一中采取了引进紧缺学科教师、返聘退休教师、学科组跨学段教学等校内统筹方式,最大程度调动现有师资完成教学任务。

  2017年底,广东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破解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实现县域内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各县(市、区)均已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有80个县区重新核定教职员编制,增编2000多个,64个县区开展教师考核竞聘,分流教师6000多人。

  在江门蓬江,全区教师可在从市区学校与镇街学校之间、各区域内部学校之间、集团学校之间等多种途径实现“全流动”。参加交流调配的人员将通过2—4年的工作及考核,确定未来调配方向。仅在今年8月,参加全区全职交流调配的人数就超过200人。

  教育界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县一级的教师“蓄水池”建成后,教师资源在县区一级可实现区域共享、动态平衡,学校可“灵活取水”。同时,集团内的教师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共享,降低了某一年、某一校学生极端选课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