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镇委书记打擂台

韶关典型镇藏着农文旅融合哪些密码?珠玑、北乡因地制宜打造岭南特色名镇

时间 : 2024-06-28 10:36:4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珠玑镇.jpg

珠玑镇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北乡镇.jpg

北乡镇被誉为“中国马蹄之乡”。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韶关素有“岭南名郡”之称,这座粤北老工业城市正以“百千万工程”牵引高质量发展,寻找突围进位之路,加快推进县镇村焕新蝶变。

  珠玑镇位于韶关南雄市东北部,拥有国家4A级景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自然风光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北乡镇,则位于韶关乐昌市东北部,辖区内有万亩马蹄、香芋的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马蹄之乡”。两个镇都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培育名单,农文旅资源独特。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珠玑镇党委书记刘春伟、北乡镇党委书记张其彬,畅谈如何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壮大镇域特色经济

  村村有产业,家门口实现就业

  南方日报:作为中心镇,珠玑镇如何整合镇域发展资源,谋划产业发展?

  刘春伟:资源整合,是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塑造文旅发展龙头品牌。以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提升,促进文旅节点环境品质提升,丰富珠玑文旅文化要素,延长文旅发展产业链,扩大文化影响力。2023年珠玑全镇游客人数占南雄总游客人数超80%,珠玑成为来南雄旅游的首选旅游打卡点。二是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依托丝苗米产业园、南药产业园、彤置富水泥厂、罗曼钢琴等重点企业,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三是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引进三盛科技为代表的乡村振兴车间,带动周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村村有产业”的发展格局,让百姓“钱袋子”更鼓,“家底儿”更厚。

  南方日报:提到北乡镇,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北乡马蹄”。北乡镇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张其彬: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明确了以马蹄产加销为主导产业,推广“水稻+马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既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又发展高效益经济作物。二是加大投入,改善产业发展条件,累计投入4.8亿元建设了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超9000万元的3家马蹄、香芋加工乡村振兴车间正在开工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化生产水平。三是科技赋能,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改良马蹄品种和种植技术,202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6.1亿元,同比增长15%。四是创新运营,探索“党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南方日报:在发展镇域特色产业过程中,您所在镇碰到了什么瓶颈?该如何突破?

  刘春伟:相对于珠三角地区,我们珠玑镇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劣势、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我们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从五方面发力:一是充分利用区域交通布局,依托韶赣高速、韶赣铁路、G220国道以及刚开通的雄信高速等交通节点,打造便捷的交通枢纽城镇。二是立足广府文化发祥地、粤人故里资源优势,精准招商。三是依托珠玑古巷的文化品牌,形成镇区景区融为一体的岭南建筑风貌,打造省级特色文化小镇。四是依托东莞驻镇帮镇扶村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是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数字化城镇。

  张其彬:北乡镇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融合不紧密。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打造镇域经济增长极。做强一产,加快推进3个总计投资额超9000万元的马蹄香芋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二产,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招引投资项目10个以上,投资额超2亿元。做优三产,挖掘打造更多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点,打造“一产种养殖+二产加工业+三产旅游民宿”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美丽圩镇建设提速

  补齐短板,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

  南方日报:美丽圩镇建设与群众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北乡如何推动美丽圩镇形象提升?

  张其彬:我们聚焦圩镇风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质、绿化美化增效三大重点目标提升圩镇形象。一是强整治,提升圩镇面貌,以“碧水沃田 绿色北乡”为主题推进省道248线镇区段两旁房屋风貌提升,打造了1.1公里长的特色风貌主街。二是补短板,完善圩镇功能,打造了1.7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三是增绿化,改善圩镇环境,规划建设省道248线、农村四好公路两条主要绿化廊道示范带,形成一河两岸一公园的集休闲、观赏、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滨河花园景观绿化带,实现了“开门见园”“出门见绿”。

  南方日报:去年,全省美丽圩镇和中心镇示范创建第一期培训班在韶关南雄举办。珠玑镇美丽圩镇建设有哪些经验做法?

  刘春伟:美丽圩镇建设是“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一边谋划一边干,推动美丽圩镇进一步提质增效。我们主要围绕“五个好”来进行。一是规划好,聘请了规划专业团队上门把脉,全力做好美丽圩镇的规划布局。二是建设好,提升圩镇服务功能。三是环境好,通过见缝插绿,开门见绿,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四是乡风好,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乡风。五是管理好,通过网格化、智慧化、乡村征信积分制等,做好美丽圩镇的管护保障。

  南方日报:美丽圩镇建设,遇到的困惑或者难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刘春伟: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以及居民充分就业等现实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跟解决。珠玑镇重点从三方面来推进:一是在基建项目与产业项目相结合,产业项目落在哪里,基础设施项目就建在哪里。二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精准招引落户圩镇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人才驿站、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工程。三是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结合,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断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张其彬:当前,我们存在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更好地将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接下来,我们将因地制宜将更多特色资源转为经济增长点。主要思路有三点:一是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办民俗、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的魅力和风情。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通过乡村道路硬化、增设路灯、旅游服务设施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三是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途径进行精准营销,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

  扬长补短打造“网红打卡村”

  南方日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您所在镇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刘春伟:谈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珠玑优势明显: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珠玑是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辖区不可移动的文物有55处,有国家级、省市县级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二是红色文化主题突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东段的核心区域在珠玑。三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珠玑镇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打造了省级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劣势在于受制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受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辐射作用小,在人才流动和产业聚集等方面仍需寻求新的突破。此外,珠玑文旅资源丰富,但辖区内农文旅资源暂未形成联动集成发展优势。

  张其彬:我们北乡地理区位优越,距高铁站13公里,距丹霞机场24.5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有马蹄文化公园、香樟公园、美丽乡村东红村等旅游资源。产业特色鲜明,北乡马蹄享誉全国。镇村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为70.11%。

  目前,我们遇到的发展瓶颈主要有:旅游景点还不够多,很多旅游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没有形成精品旅游路线;农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农文旅融合形式还比较单一。

  南方日报:珠玑镇被誉为“岭南特色名镇”,如何因地制宜打造优质文旅名镇?

  刘春伟:我们主要是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做好融合发展文章,充分挖掘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文化价值,擦亮广府原乡文化品牌。第二是做好活化利用文章,通过办好姓氏文化旅游节,搭建文化传承平台。第三是做好产业配套文章。持续开展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的提升工程,引入文旅产业等项目。

  南方日报:北乡镇如何抓住乡村游的热度,打造一个个“网红打卡村”?

  张其彬:去年,我们紧紧抢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以典型村东红村为示范样板,组织各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微改造提升等工作,极大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各行政村均成功创建干净整洁村。同时,在上丛村打造了乡村酒店,在东红村打造了和美乡村示范点等“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