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印发实施《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构建“8+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其中,“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4”大未来产业是指下一代移动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统筹力度,激活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实施方案》还提出,要重点突破一批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低空经济在《实施方案》中被寄予厚望。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东莞市泛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达528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仅次于深圳、广州。前不久,《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到,到2026年,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为核心、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的产业体系,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低空经济成为东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实施方案》明确,要重点推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飞行汽车等低空产业发展,支持发动机、螺旋桨、飞控系统、航电系统、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核心传感器/连接器、电机、电池、航空级碳纤维机体等产品研发,推进高能量密度电池、态势感知、智能驾驶、低空航路设计等核心技术攻关。
《实施方案》是东莞全市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规划文件。东莞按照全市产业“一盘棋”工作部署,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将进一步明确各镇街(园区)重点集聚发展的产业方向。如松山湖、滨海湾、长安、塘厦重点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松山湖、滨海湾、厚街、谢岗重点建设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松山湖、水乡、寮步、大朗承担起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任务。
除了全面加强产业统筹、推动市和镇街(园区)联动发展,《实施方案》还围绕建立“十个一”工作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与广深联动发展、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强化企业梯队成长体系、动态调整产业集群门类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多项措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有力支撑,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