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2015年8月以来,整合辖区医疗资源、成立医院集团、建立区域医共体,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上半年,全区、集团办社康中心诊疗量分别同比增长34.9%、53.7%;集团医院、社康中心员工平均收入分别增加21%、30%;行政管理人员减少20%。
一、组建罗湖医院集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罗湖医院集团整合全区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资源,成立影像诊断、医学检验、信息、消毒供应、健康管理、物流配送等六大资源共享中心,以及社康、人力资源、财务、科教、质控、综合等六大管理中心,实现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同时,通过系统性改革,理顺了办医、管医、行医的责任体系。医院集团取消区属医院行政级别和领导职数,集团管理层不再由组织部门任免。医院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理事会履行决策权和管理权,监事会负责监督。卫生监督部门专注行业监管。
二、医保支付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提升医院集团服务水平
罗湖区先行先试,探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以上一年签约居民医疗保险费用为基数,社保将费用打包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如果罗湖医院集团在健康管理上做得好,居民花的医疗保险费用就会比上年少,节省下来的费用就可以留给医院集团,奖励给医生。此做法倒逼医院集团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和专科建设,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同时吸引更多签约参保人在医院集团内诊疗,降低外出就诊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促进医院集团实现更多盈利,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使医患利益达到趋同。
三、强化基层力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
一是做实做强社康中心。在全区统筹规划建设8家2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社康中心。每家区域社康平均管理6个小型社康,服务16万人,实现10分钟路程内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区域社康中心配智慧药房、CT、胃镜、眼底照相等设备。所有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保持一致,达到1380种,短缺药品24小时内可由集团调剂到位。此外,允许为慢性病患者单次开具1-3个月的治疗性用药。配置4台安装有移动DR和便携B超的社区流动诊断车,到社康中心提供检查拍片服务,通过远程系统即时传送至集团影像诊断中心,30分钟内居民便可就地拿取诊断报告。集团对社康上转病人实行“一免三优先”(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
二是做精做细家庭医生。2015年起,集团开出“30万年薪”在全国招聘全科医生66人。培训89名专科医生转岗成为社康全科医生,全区现有全科医生303名,比改革前增加147名,每万人达到3.0名。将各街道、各社区的计划生育专干、网格员转变成健康促进员。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98支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医养融合、预防保健、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等12项服务。自主研发“健康罗湖”APP,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目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51.3万人,较2015年年底增长504%,占辖区常住人口的51.16%。
罗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2016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赞“医共体罗湖模式”。2017年3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亲临罗湖调研,对“医改”的理念和宗旨充分肯定,希望“罗湖医改”能为全国的“医改”闯出一条大路。
2017年2月,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向全省卫计委干部职工拜年时强调指出:“罗湖医改”方向准确,“罗湖模式”完全可以推广。曾益新、孙颖浩、钟南山等院士高度关注罗湖调研,认为“罗湖医改”促进了“全科医学”发展,做强了基层医疗,体现了“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2017年8月,罗湖医院集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对罗湖医改进行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国省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高校等共计200余批次前来考察交流。
2017年9月2日,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医改办有关专报上批示,对罗湖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做法及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国务院医改办深入总结,加以推广。
2017年9月1日—14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及三期培训班。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等领导再次对深圳市罗湖区医联体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深圳市“罗湖医改”真正体现了“改革”二字,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创造了医联体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学习。
接下来,罗湖区将深入践行国家、省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安排,借助全国推广罗湖医改模式的契机,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指引,继续强化上下内外联动、严格督促检查,继续紧抓强基层这个法宝,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加大引进和培养全科医生,做强社康中心,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不断向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迈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改革作出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