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东构建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引入多元社会力量 激发群众共治热情

时间 : 2022-05-05 10:32:53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在广州彩虹街,河清岸绿,一排排彩色灯光点缀两岸,社工们开展“绿色巡航”,带动居民参与河涌治理;深圳吉华街道成立“吉华邻里”防疫志愿服务队,利用“老熟人”优势收集心声,及时响应社区服务需求。

  守护美好家园的背后,是广东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在涌动。为奋力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5年来,广东创新实施社工“双百计划”,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通过引入多元社会力量,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专业社工队伍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2018世界社工大会上,来自广东的社工肖冰清介绍论坛剧场在反校园欺凌社工服务中的探索,社工彭思敏分享了社工在老龄化进程中的介入服务……11家由深圳社工机构组成的代表团,成为大会上一支闪亮的队伍,她们的社工经验赢得诸多点赞。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体系。2017年,省民政厅探索以专业社工充实基层民生服务力量,创新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分两批在全省建设407个镇(街)社工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深入总结“双百计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广东启动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明确用2年时间打造一支近3万人的基层人才队伍,全面推动社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5年探索路,广东社工服务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来自低保单亲家庭的15岁男孩小山(化名)本该读初一,却辍学在家,害怕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社工隔天一访,对小山昏暗脏乱的房间进行改造,邀请他每周参与社区活动。“我想去上学了!”在针对性介入服务下,逐渐开朗的小山,重燃回校的热情。

  社工的身影,同样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村里来的社工,帮我们一起建了‘美妈厨神’小组。”在佛山璜溪村的镬耳屋里,村民李姨笑着说,社工带动村民开展餐饮服务,让她们的钱包鼓了起来。

  在广州市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城郊社工站,针对辖区困难农户增收难的问题,社工们积极培育组建“党群互助社”。项目启动至今,联动30个爱心单位和企业参与,助农增收约94.2万元,并用社区慈善基金协助农户成立从化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广州社工累计实施乡村振兴有关项目133个,整合链接物资价值1029万元。

  随着“双百工程”的深入推进,如今,广东乡镇(街道)的社工站都已正式挂牌运作。今年4月,不少社工在社交平台发出邀约,邀请更多人参加将要举行的广东社会工作者考试。在一场场针对性的培训中,专业督导员随时给出建议,深入基层服务的社工,在指导下不断增进实务经验,变得越来越专业。

  强化志愿服务品牌

  激发“最小化”细胞活力

  “儿媳妇马上临产,儿子在部队不能回来,联系不到医院,怎么办?”4月11日,广州白云区一名处于疫情管控区的阿姨,着急地向值班岗志愿者求救。

  “阿姨,不要慌,我们马上协调。”正在值班的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下沉干部方盛荣了解详情后,立即报告社区,协调签发通行承诺书、联系医院、调派车辆、协调管控卡口警察放行,在确保全流程符合防控规定的情况下,指引120救护车到场。其他志愿者上楼搬运产妇住院行李,随后扶产妇上车。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由退役军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最小化”细胞。

  随着《广东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的出台,近年来,广东各地相继涌现广州“红棉老兵”、深圳“红星”、佛山“南狮”、惠州“战旗”等地区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全省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8459支,退役军人志愿者约32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3961万小时,在参与抢险救援、疫情防控、社会公益、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虎年春节过后,吴然从家乡吉林到深圳打工。“去哪里落脚?”走出火车站,吴然有些不知所措。茫然之时,不远处的“红马甲”吸引了他的目光。志愿者不仅为吴然寻找住处,还主动帮他介绍工作。吴然感慨:“这座城市太有爱了,如果条件允许,我也要加入这个团队。”

  在温暖的传递中,越来越多人被志愿服务精神所感召,自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广州番禺区的李先生在小区摆放书架,免费供居民借阅图书;佛山南海区的红姨每周煲汤,探望社区孤寡老人……

  为激励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每年3月,广东都会举行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系列活动。此外,还依托志愿服务记录,进行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管理工作,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500小时的,认定为“五星志愿者”。

  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超140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达13.2万个,“五星志愿者”7.1万余名,志愿服务成为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蹲点记

  红棉老兵提供全方位志愿服务

  在广州市白云区的街巷,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人们最近忙碌匆匆,有的走家串户通知群众做核酸,有的在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在社区防疫一线,能看到许多红棉老兵志愿者的身影。

  2020年,广州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启动运行,以“专业志愿队+社区志愿者”的方式进行组织建设,凝聚了一大批对志愿服务工作充满热情的退役军人。

  面对近期的疫情,红棉老兵再次一呼百应,闻令而动。白云湖街红棉老兵迅速投入战斗状态,启动“三人小组”入户排查,加班加点、严防输入;太和镇40名红棉老兵日夜奋战在核酸检测点、疫情防控值班值守;江高镇红棉老兵每天早上7时到达指定地点,协助做好物资搬运、维持秩序、在入口处检查群众的行程码及粤康码、测量体温……

  各镇街有2000余名退役军人红棉老兵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广州白云管控区域的一抹“抗疫红”。

  日走几万步的“跑腿小哥”、协助重点人员转运的“大白”、通宵电话排查的“流调侦察兵”、核酸检测点的“调度员”……在白云区各个社区里,红棉老兵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以不同形式助力基层防疫工作。

  家住白云湖街海苑社区的红棉老兵志愿者梁宽,是一位有30年军龄的军转干部。收到区里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后,他穿好防护服直奔核酸检测区。

  “有老人和孕妇吗?请到优先通道。”在现场,梁宽跑前跑后,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有些市民排着队,健康码突然变色,需要前往相应队伍重新排队。梁宽马上进行引导,耐心解释,“这种时候人都容易有情绪,我们要多表达关心”。

  白云区均禾街的章毓方,是一名有16年兵龄的转业军人,她带领均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妈妈暂时还不能回家,要听奶奶的话哦。”在检测现场,趁着短暂休息,章毓方赶紧与孩子视频通话。由于穿着防护服不能频繁喝水、上厕所,她出现了皮肤红肿、湿疹等情况,“这点红肿不算什么,我是一个兵,有战就要往前冲”。